|
地下室内外墙及顶底板防水防渗节点标准施工详解 (防、排、截、堵),值得收藏(下)4 地下室室外顶板防水做法 做法说明:地下室结构室外顶板宜优先采用结构起坡,地下室顶板上有覆土时,可设塑料排水板滤水层有组织收集积水,但须进行专项节点设计。当地下室顶板被变形缝分隔时,变形缝应作为种植分区边界,不得跨缝种植。 工艺流程:钢筋混凝土自防水结构顶板——找平层/找坡层——聚氨酯防水层——闭水试验——防水保护层——卷材防水层——刚性保护层——滤水层——种植土 构造做法: 1、钢筋混凝土顶板 完成各种出顶板管道、烟道、落水口的安装及封堵,并进行结构闭水试验。 2、找坡层 找坡层优先选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慎用陶粒、膨胀珍珠岩等轻骨料混凝土。宜直接采用结构找坡,找坡不小于2%。 3、防水层 防水层采用不小于2mm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不小于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出顶板管道、烟道、落水口等部位应提前施工好防水附加层。 4、闭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将落水口临时封堵,进行24h闭水试验,蓄水高度不少于30~50mm,并安排专人检查记录,发现渗漏应分析原因并整改,完毕后再次闭水,直至无渗漏发生方可泄水。 5、防水保护层 闭水试验合格后施工20mm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 6、卷材防水层 防水卷材施工前,清理好基层表面,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布与防水材料匹配的基层处理剂,常温经过4小时后,开始铺贴不小于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高度不低于种植土完成面400mm。 7、刚性保护层 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配φ6@200单层双向钢筋网,四周墙根处设伸缩缝,缝宽20 mm,嵌填密封膏;按不大于4m×4m分格设缝(钢筋在缝内断开),缝宽10,缝内嵌填密封膏。 8、滤水层 滤水层采用80厚粒径10~30碎石滤水层,并且在上部铺设无纺布隔离,四周上翻100高,并用粘贴剂粘结。当采用成品塑料排水板时,注意不要让泥土、水泥、沙等垃圾进入排水板的正面空间,确保排水板的空间畅通。且铺设时尽可能做好保护措施,应及时尽快做好回填土工作,防止大风吹乱排水板影响铺设质量。 9、种植土 种植土的厚度须满足上部苗木种植物所需土层厚度。 质量控制点:1、找坡;2、防水材料检验合格;3、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4、滤水层(含水收集系统)施工质量控制;5、成品保护 5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做法说明:后浇带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工艺流程:清理底板后浇带内垃圾、抽除后浇带内积水——浇筑底板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构造做法: 1、底板混凝土 后浇带位置施工完防水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在后浇带两侧设3mm厚300mm宽止水钢板。不同块钢板连接须满焊。钢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止水钢板上下安装好钢丝网片。底板混凝土浇筑前要对后浇带止水钢板进行隐蔽验收。 2、清理后浇带 清理后浇带内垃圾、抽除后浇带内积水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两侧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松散混凝土剔除,表面凿毛,用棉纱等浸水,湿润24h以上。为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后浇带混凝土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 4、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质量控制点:1、防水附加层、防水层施工范围、厚度;2、止水钢板预埋;3、底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清理;4、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质量;5、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5.2地下室外墙后浇带 做法说明:外墙后浇带两侧按施工缝做法预留好钢板止水带,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好钢丝网。外墙后浇带模板应加固牢靠,防止涨模及漏浆。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尽可能与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同时浇筑。 工艺流程: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清理——支后浇带外墙模板——浇后浇带混凝土——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保护层 构造做法: 1、外墙混凝土 在后浇带两侧设3mm厚300mm宽止水钢板。不同块钢板连接须满焊。钢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在施工缝处安装钢网片。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松散混凝土剔除,表面凿毛,并浇水湿润24h以上。后浇带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 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2、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 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附加层验收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 质量控制点:1、止水钢板预埋;2、施工缝周边混凝土清理;3、后浇带混凝土质量;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5、墙体混凝土缺陷及止水螺杆端头封闭处理;6、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 5.3地下室顶板后浇带 做法说明:顶板后浇带两侧按施工缝做法预留好钢板止水带,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好钢丝网。要拆除后浇带位置模板时,要对后浇带两侧现浇梁板结构做好回顶。后浇带支撑及模板加固应牢靠、模板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拼缝应严密。 工艺流程: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清理——后浇带位置梁板模板支设——顶板后浇带混凝土——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 构造做法: 1、顶板混凝土 在后浇带两侧设3mm厚300mm宽止水钢板。不同块钢板连接须满焊。钢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隐蔽验收后浇顶板混凝土。 2、清理后浇带 顶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回顶好,清理后浇带内垃圾。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松散混凝土剔除,表面凿毛,湿润24h以上。支顶板后浇带模板,同时检查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是否已回顶妥当。为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后浇带混凝土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 4、养护 顶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5、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 在后浇带位置,涂刷2mm厚聚氨酯防水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再施工后续防水层。 质量控制点:1、止水钢板预埋;2、顶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清理;3、顶板后浇带模板支设平整、牢靠;4、后浇混凝土质量;5、后浇混凝土养护;6、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 5.4地下室侧墙施工缝 做法说明:外墙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500mm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水平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刷混凝土界面剂一道,再铺30-50mm厚1:1水泥砂浆后及时浇筑墙体混凝土。 工艺流程:地下室外墙施工缝清理——后浇混凝土——防水附加层——防水层——保护层 构造做法: 1、施工缝 施工缝留设位置正确,尽量少设施工缝或不留墙体施工缝。当需要设置施工缝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施工缝墙体中间设3mm厚、300mm宽止水钢板。钢板接长时两块钢板搭接处须满焊,同时钢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一侧。后浇混凝土墙体模板合模前,应先将原有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松散混凝土剔除,表面凿毛并将杂物清理干净。施工缝在浇筑前保持湿润状态。墙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模板,防止漏浆涨模。前后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h。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及时养护。外墙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可采用带模浇水养护,模板拆除之后,也可在墙两侧覆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 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附加层验收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防水层采用不小于2mm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不小于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质量控制点:1、止水钢板预埋;2、施工缝周边混凝土清理;3、墙体混凝土质量;4、墙体混凝土养护;5、墙体混凝土缺陷及止水螺杆端头封闭处理;6、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施工范围、厚度;7、防水保护层 5.5一次性止水螺杆节点处理 做法说明:地下室外墙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须采用一次性止水对拉螺杆。一次性止水对拉螺杆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塑料堵头方式使螺杆端头留出凹槽。螺栓上应加焊2厚70×70mm止水片。当一次性穿墙螺杆两端采用锥形塑料垫块时,养护结束后需在墙体内外逐个剔除塑料垫块,然后将螺杆从孔口的深处割断。在施工防水层前,应逐个将螺杆位置处的凹槽用1:2聚合物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工艺流程:外墙模板加固使用一次性止水螺杆——外墙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剔除塑料垫块——割除多余螺杆——浇水湿润——内外侧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压实抹平——迎水面螺杆孔处防水加强处理 构造做法: 1、剔除塑料垫块 内外侧逐个剔除塑料垫块。 2、割除多余螺杆 将螺杆从凹槽的深处割断。 3、浇水湿润 清理孔内杂物,周边浇水湿润。 4、凹槽封堵 采取聚合物水泥砂浆对螺杆孔凹槽封堵并压实抹光。 5、墙体迎水面一侧施工防水加强层 待聚合物水泥砂浆干燥后(约24小时),在墙体迎水面一侧,施工螺杆位置防水附加层,附加层范围100×100mm。 6、防水层 加强层验收合格后,施工不小于2mm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不小于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 质量控制点: 1、使用一次性止水对拉螺杆;2、对拉螺杆切割深度;3、凹槽湿润;4、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压光;5、防水加强层范围及厚度; 5.6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 做法说明: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防水做法,主管应加焊止水环,并应在迎水面预留20深、30宽凹槽,凹槽内采用油膏密封材料嵌填密实。穿墙管应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预埋。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相邻穿墙管间的间距应大于300 mm。 工艺流程:止水穿墙管预埋固定——地下室外墙模板——混凝土浇筑——防水附加层——防水层 1、安装止水穿墙管 在穿墙主管双面焊2mm厚100mm宽止水环。在外墙合模前安装管道并固定好。 2、外墙混凝土 穿墙管道位置混凝土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3、凹槽处打密封膏 在外墙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将凹槽处清理干净,在管道的周边打密封膏并填充密实。 4、防水附加层 在迎水面一侧,沿管道周边施工防水附加层。沿管道及管道外墙周边防水附加层宽度为250mm。 5、防水层 防水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施工防水层。 质量控制点:1、钢管与止水环双面满焊;2、凹槽密封膏施打;3、防水附加层范围、厚度控制;4、防水层厚度控制; 5.7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 做法说明: 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较大,或管道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构造,套管应加焊止水环。预留套管两端要用胶布等密封好,避免堵塞孔洞。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柔性阻燃材料密实填充,且端面应光滑,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工艺流程:止水套管预埋——套管清理——安装管道——内侧用沥青油麻丝堵塞——外侧用沥青油麻丝堵塞——打密封膏——防水附加层——防水层 构造做法: 1、止水套管预埋 止水环与套管应满焊密实,并应在施工前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并将孔口临时封闭好。 2、套管清理 在安装管道前,先清除套管内的杂物,套管应清除铁锈,并在管壁刷防锈漆,等防锈漆干透之后安装管道。 3、安装管道 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管道的坡度及支吊架调整、固定好后方可进行管道与套管间隙封堵工作。 4、内侧堵塞 先从内侧用沥青油麻丝填充至套管的中间2/3部位,并填充密实。 5、外侧堵塞 从外侧填堵沥青油麻丝,填满后内外口打沥青油膏。 6、防水附加层及防水层 在迎水面一侧,沿管道周边施工防水附加层。沿管道及管道外墙周边防水附加层宽度各250mm。防水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施工防水层。 质量控制点:1、止水套管安装;2、管道安装;3、油麻、沥青油膏堵塞密实;4、防水附加层及防水层范围、厚度控制 5.8地下室底板转角节点 做法说明:地下室底板转角位置受作业空间、防水需留预接长度、要对防水接头实施保护等影响因素多,为此须重视此转角部位的防水做法。 工艺流程:砖胎模——防水附加层——防水层施工——砖模处水泥砂浆保护层——底板与外墙交接阴角防水附加层——外墙防水层与预留底板防水层搭接——保护层 构造做法: 1、砖胎模施工 为确保底板外侧周边防水层施工质量,可选择在底板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底板外侧施工不小于120mm厚砖胎模。 砌体胎模定位应预留出胎模抹灰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厚度。 2、底板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 底板与胎模阴角处施工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水平外伸及上反各250mm。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防水层采用不小于2mm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不小于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底板侧面防水层临时在胎模顶面收口。在胎模顶面伸出长度不少于150mm。在胎模顶面干铺一匹砖对接头防水材料作临时保护。 3、底板混凝土 应确保临时保护的接头防水材料在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 4、外墙与底板交接阴角处防水附加层施工 防水附加层水平外伸及上反各250mm。 5、外墙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膜时,清理出临时保护的接头防水材料,做好搭接继续施工防水层。防水层为卷材时,清理出临时保护的接头防水卷材,将接头卷材反至底板防水附加层一侧位置,按卷材搭接要求继续施工防水层。 6、保护层施工 底板外伸部分防水层,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外墙施工苯板保护层。 质量控制点:1、阴阳角防水附加层范围及厚度;2、预留防水层接头施工质量及临时保护;3、底板与外墙防水搭接施工质量控制; 5.9地下室顶板转角节点 做法说明:当地下室板顶与室外地坪高差在1米以内时,采用图1节点在转角处施工防水附加层后,在外墙与顶板处满做防水层。当地下室板顶高于室外地坪1米以上时,可按图2做法在外墙结构处留槽,将防水层在槽内收口。 工艺流程:防水层(含防水附加层)——防水层在槽内收口——防水保护层 构造做法: 1、防水层 转角需要满做防水层时,在外墙与顶板交接阳角部位施工防水附加层,附加层验收合格后,再施工防水层。 当地下室板顶高于室外地坪1米以上时,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在高于室外地坪500mm外墙处留20mm深、50mm宽槽口,将外墙防水层在槽内收口固定,同时用沥青油膏将槽口封闭。 2、保护层 室外地坪以下施工聚苯板保护层,室外地坪以上采用粘结方法,挂20×20×0.8mm镀锌钢丝网后,施工20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质量控制点: 1、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范围、厚度;2、防水层槽内收口牢靠;3、防水保护层 来源:防水与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