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NEWS BRIEFING

注浆治漏,您了解多少?

● 1、适用范围

(1)由于混凝土施工不良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松散、蜂窝、麻面等造成的渗漏水孔道;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隙,由于衔接不严导致的缝隙漏水;

(3)混凝土结构出现的局部裂缝漏水;

(4)采用止水带处理后的变形缝隙,当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不严,在止水带与混凝土接触面形成渗漏水通道导致变形缝产生漏水时,可把浆液压入渗漏水通道,使其堵塞漏水。


620bd4c29039b88d1522e60db47516f.jpg

● 2.施工准备

   2.1材料

(1)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该材料固结体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弹性和抗渗性,在水中能保持原形,并具有耐低温性,对水质无害;

(2)高弹、高强环氧注浆固结材料。该材料强度高,弹性好,补强固结能力强,抗老化性能佳,可同时满足防水及补强的需要。适用于宽度在0.1mm以上的缝隙密封补强;

(3)堵漏剂。这是一种固体粉状无机胶凝防水材料,对地下深度深、水压较大的工程设施的堵漏效果显著;

(4)丙酮、水泥、促凝剂等。

    2.2施工机具

手动泵、输料管、料桶、手电筒、胶皮手套等。

    2.3作业条件

地下室模板已拆除,地面杂物等已清理干净,照明设施齐全。


● 3.治漏原则

采取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和外刚内柔的原则,即内部须选用在水中能注浆、膨胀、渗透的柔性注浆堵漏材料(如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外部封堵采用刚性高强治漏剂(如堵漏剂)。


● 4.施工工艺

    4.1施工工艺流程

渗漏点的查找→混凝土基层处理→治漏、注浆材料的调制→埋设注浆嘴→封闭漏水部位→试压→注浆→修整缝面。

    4.2操作要点

    4.2.1查找渗漏点

用水泥胶浆(水泥:促凝剂为1:1)在漏水处均匀涂一薄层,并立即在其表面撒一层干水泥,观察干水泥的表面,表面上的湿点或湿线即为渗漏水的孔或缝。

    4.2.2混凝土基层的处理

如有蜂窝及松散的面层须剔除干净,必要时应沿缝隙方向打凿“V”型槽,并用水冲洗干净。

    4.2.3配制材料

(1)配制封堵材料:将相当于堵漏剂粉料用料百分之0.3~百分之1的促凝剂溶解于清水中,然后与堵漏剂粉料在料桶中充分搅拌。如水流太急、水压较大时,可多添加促凝剂,以加快固化速度。

(2)配制注浆材料:在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中掺加百分之20左右的无水丙酮,搅拌均匀。       4.2.4埋设注浆嘴

注浆嘴的底部应与漏水缝隙相交,根据缝隙的分布和缝宽确定注浆嘴位置。注浆嘴应选在漏水量较大的部位,以保证其导水性。注浆嘴的孔距应视漏水压力、缝隙大小、漏水量多少及浆液的扩散半径而定,一般为20~30cm。将堵漏剂发热后迅速将其沿缝隙挤压在注浆嘴四周,使缝隙表面和注浆嘴四周密实,此时可见渗漏水从注浆嘴流出。

   4.2.5封闭漏水部位

注浆嘴埋设后,除注浆嘴内漏水外,其他有漏水现象或有可能的漏水部位(在一定范围内)均用堵漏剂封堵,以免出现漏浆、跑浆现象。

   4.2.6试压

试压应在漏水处用堵漏剂封闭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观察注浆嘴之间的相互连通情况和封缝效果,以确定注浆采用的顺序。试压后若发现注浆嘴四周出现慢渗,再抹一道堵漏剂。

   4.2.7注浆

选其中一孔(一般选择在较低处及漏水量较大的注浆嘴)接注浆管,依顺序在0.4~1.0MPa的压力下持续注浆,当灌浆压力大于渗水压力时,浆液将沿渗水通道逆向推进。相邻注浆嘴出浆后即关闭阀门,换孔注浆,这样浆体将逐渐向面层封堵的前方延伸。若渗水严重,需先用水溶性聚氨酯注浆料灌浆,再注入环氧固结材料。若渗水量较小,可直接灌注环氧固结材料。注浆完毕用丙酮清洗注浆机具,以供再用。

   4.2.8修整缝面

浆材固化后,将注浆嘴和表面堵漏剂铲除。

   4.3两种特殊部位的堵漏方法

(1)沉降缝:对沉降缝的堵漏须在缝内进行,剔凿深度≥8cm,采取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4道堵漏防线效果很好,即由里向外依次为柔、刚、柔、刚4道防线;

(2)集水井:将涌水严重的点留下,并将集水井底其余部位用堵漏剂封堵,在涌水严重的部位用冲击钻钻深约20cm的孔,用堵漏剂埋设注浆管,注入水溶性聚氨酯注浆料封堵,表面再用堵漏剂密封。


● 5.施工注意事项

(1)输浆管须有足够的强度,浆液在管内要流动通畅,管件要拆卸方便;

(2)注浆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观察注浆压力和输浆量的变化。若泵压剧增、灌浆量减小,多为管路堵塞或灌浆物在管内流动不畅所致;泵压升不上去、进浆量较大时,要综合考虑被灌结构的厚度,分析走向,调整浆液粘度和凝固时间;

(3)注浆过程中出现跑浆、冒浆现象多属于封闭不严所致,遇此情况应停止注浆,重做封闭工作;

(4)注浆过程中,往往由于局部通路被暂时堵塞而呈假压现象,随着在高压下充塞物被冲开,压力又复下降,此为常见现象。


来源:辽宁建筑渗漏治理